從禮帽到快遞箱
瓦楞紙的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瓦楞紙最開始也不是作為包裝使用的,最開始瓦楞紙是用于禮帽的內襯。
英國帽子生產商Edward G. Healy和Edward E. Allen突發靈感,吧紙片折成波浪的形狀放進瓦楞紙的波浪形狀不僅起到了支撐作用,還可以吸汗,延長禮帽使用年限。
1871年,美國人Albert Jones首次將瓦楞紙用于易碎物品的包裝,并為用于運輸包裝的瓦楞紙申請了專利。
Jones瓦楞紙包裝設計圖
Jones最開始只是發明了單層瓦楞紙,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單層瓦楞紙有時候會堆積在一起,影響使用,經過不斷改造才有了現在的多層瓦楞紙。多層瓦楞紙是在單層瓦楞紙的基礎上,上下分別加一層紙板,再用粘合劑粘合,形成一個個連續的三角,結構更穩固,能夠承受更多的壓力。
美國印刷工人Robert Gair最初用瓦楞紙制作紙袋,偶然間發現,只要將瓦楞紙板劃出劃痕并進行折疊,就可以制作出一個箱子,相比當時更普遍的木箱,這樣的紙箱更輕便,由此現代瓦楞紙箱誕生。
02
紙箱的環保之道
瓦楞紙主要是由草和松樹混合制成的紙漿,在自然中可以完全降解,瓦楞紙也是很好的回收材料,非常的環保。
市面上流通的瓦楞紙箱大多數是由回收紙漿制成,回收紙漿的含量在70%以上,一些技術更先進的工廠中回收紙漿的含量甚至可以接近100%。
目前普遍認為,瓦楞紙板的回收使用次數為4-7次,但在2021年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發布的一項實驗報告中發現,瓦楞紙箱可以回收循環25次,但這樣取決于紙箱回收后的存儲條件與工廠對紙箱回收使用的限制。
03
紙箱可以做什么?
瓦楞紙即使不回收,瓦楞紙也依然可以發揮大用途:家庭收納箱,寵物的新窩,甚至是DIY的好材料。
亞馬遜也貼心地給出了紙箱改造建議:紙箱可以改造成機器人、火箭、寵物的窩和玩具,如果不知道如何改造,還可以通過掃描紙箱上的二維碼查看教程。
與亞馬遜相似,家具品牌宜家也曾推出過一款名為“Ikea Toybox”的app,利用AR的原理,指導用戶改造紙箱。
下載好app之后,用戶打開app,選擇所需的工具后,將紙箱平鋪在地上,用手機對準紙箱,根據app的指示進行剪裁和拼貼,即可獲得一個全新的紙板玩具。
04
重回童年的改裝玩具
日本設計師正弘南(Masahiro Minami)利用加厚的瓦楞紙板設計了一系列兒童游樂設施。
在玩具改裝中,任天堂又更近了一步,早在2018年,任天堂就專門為Switch量身定制了紙板配件Nintendo Labo,包含了兩款改裝套裝Variety Kit和Robot Kit。
在Vareity Kit中,包含了為鋼琴、釣魚、摩托車、房屋、遙控車五種游戲設計的,
Vareity Kit
而在Robot Kit中,這些紙板則可以被組裝成一個紙背包,背上背包后,玩家自己就變成了游戲玩家,通過繩子,玩家可以直接操作屏幕中機器人的動作,親自參與戰斗。
Robot Kit
不論選擇哪個材料包,用戶都需要從頭開始自己組裝、上色,這也正是Nintendo Labo所提倡的體驗:制作、游戲、探索(Make、Play、Discover),組裝的過程也變成了游戲的一部分,在親自參與了搭建后,游戲也變得不再只局限于游戲機的電子屏幕中。
05
家具
建筑設計雜志Dezeen曾在2020年與三星聯合舉辦了一次紙板家具改造的比賽。
為兒童設計的動物陪伴椅
咖啡桌
儲存組合柜
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瓦楞紙板就已經因為輕便而成為了家具制造商青睞的原材料。
在眾多瓦楞紙制成的家具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解構主義建筑之父”弗蘭克·蓋里的Easy Edges系列家具。
蓋里與他設計的Easy Edges系列家具
蓋里設計出紙板椅子純屬偶然。當時,NASA的科學家們要在裝置藝術家Robert Irwin的工作室內舉辦一場會議,他們邀請蓋里來改造這個空間。由于預算有限,蓋里盡可能利用易得的材料進行改造,紙板是他發現的原材料之一。
“我發現只要將瓦楞紙堆交錯擺放,這個成品就足以承受一輛小車的重量,而四面的花紋既統一,又層次交錯,”蓋里還發現,用瓦楞紙板做出的椅子可以消除一定的噪音。很快,在Irwin的幫助下,蓋里做出了一個書柜、一個小邊桌和后來最有名的Wiggle Chair。
Wiggle Chair,下圖為Wiggle Chair在設計師Julie Hillman的家中
在一次次的實驗中,瓦楞紙板的可能性在被不斷開發,建筑師們也開始探索瓦楞紙與現代建筑可以如何結合。
06
用紙板搭一處臨時庇護所
日本建筑師坂茂以紙板為主要原材料,設計過許多作品。
1995年阪神地震發生之后,版茂根據日本傳統建筑風格,使用紙板為神戶市鷹取的小區居民打造了一座臨時教堂。教堂使用58根紙管作為主結構,原計劃的使用期間為3年,但卻服務當地居民整整10年。2005年臺灣發生地震后,坂茂將教堂拆卸后運往臺灣當地。
日本神戶市鷹取教堂
新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在2011年遭遇了一場大地震,當地一座百年教堂在地震中坍塌,為了幫助居民找回心靈寄托所,當地教會決定委托坂茂建造一座“臨時教堂”。
克萊斯特徹奇紙教堂
與神戶的教堂相似,這座教堂也使用98根紙管支撐。盡管只是“臨時”的,這座教堂依然可以使用至少50年的時間。
在印度孟買,印度建筑工作室Nudes用100%可回收可降解的紙板材料裝飾了一間咖啡廳。
紙板的裝飾不僅降低了裝修設計的成本,同時也為咖啡廳建起了一座“天然”的隔音墻。
而瓦楞紙板可降解的特性,它也成為了澳大利亞山火后野生動物的臨時庇護所。
澳大利亞的山火摧毀了許多大樹與灌木叢,也讓很多小型動物失去了躲避天敵的庇護所,為了幫助這些動物度過難關,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Alexandra Carthey博士用紙板設計了“Habitat Pod“。
在紙板四周有許多小洞,陽光和空氣可以透過這些洞進入果莢中,這不僅為流離失所的動物,植物也可以在這個庇護所之下繼續生長。
作為消費者,可以把快遞紙箱送到回收站,也許它又能夠重獲新生。紙箱可生物降解、可回收使用、輕便、易拆卸、制作成本低,這些優點都讓瓦楞紙板在許多領域發揮了大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