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新區讀者高新綠色印刷產業基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近年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成為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政府采購、企業投資等的重要指標。當下,眾多印刷企業正紛紛聚焦綠色印刷領域,積極謀求轉型。
從“可選項”到“必選項”
“目前,環保油墨已實現規模化應用,承印材料完成環保升級,材料回收技術也日漸成熟。推動綠色印刷原材料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打通綠色印刷發展路徑,是傳統印刷的有效替代方案。”天津科技大學期刊中心主任、印刷工程系教授陳蘊智說道。
基于此,全球各地對綠色印刷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政策和對環保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相關企業正積極支持綠色印刷。教育部要求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綠色印刷全覆蓋;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實施“雙碳”戰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并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有效提升企業形象和競爭力。
對企業而言,推行綠色印刷不僅能減少危廢產生量,在生產端還能有效降低能耗、節約耗材。“綠色印刷還能推動生產流程優化,促進生產管理、能源管理的精細化,以及硬件設備、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升級,有助于企業實現產能利用率提高。”讀者飛天印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宇表示。
當下,綠色印刷已從企業發展的“可選項”變為企業生存的“必選項”。
破解綠色印刷成本難題
“從長遠來看,在探索綠色印刷的道路上,我們應著重關注綠色印刷與成本間的緊密聯系。”河北出版傳媒(7.240, 0.02, 0.28%)集團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總監馮彥良表示。
從短期看,綠色印刷確實會導致成本上升。實質上,這是短期投入和長期收益的平衡博弈。盡管前期投入規模較大,但長遠看,后期隱性成本將大幅降低,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企業層面看,綠色印刷的推進能夠間接促使企業提升數智印刷水平。借助數字化技術合理規劃生產排程,充分釋放產能,提高設備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的設備折舊成本。同時,減少人工操作環節,降低人工成本。
從社會層面看,政府在采購時會優先采購綠色印刷產品,不僅能夠直接為印刷企業帶來可觀訂單,促進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還能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引導更多企業投身綠色印刷領域,提高整個行業對綠色印刷的積極性。
“破解成本難題的核心在于,短期靠管理優化降本,中期靠技改提效,長期靠政策與價值鏈協同。企業需以動態視角看待成本,前期投入實際上是對未來合規成本、市場機會和品牌價值的戰略性投資。起步越早,越能搶占綠色紅利窗口期。”劉曉宇說。
開源節流與管理協同
“盡管綠色印刷前期投入規模較大,但企業仍可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實現開源節流,合理分攤新增成本,推動綠色印刷項目的順利開展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馮彥良表示,開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積極爭取政府補貼。目前,各省均設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北京為例,截至2024年11月,已有136家印刷企業獲得2362萬元扶持資金。
二是靈活運用綠色信貸。目前,多地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支持,可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三是大力拓展業務范圍。印刷企業需加強宣傳和推廣,積極開拓業務領域,多承攬綠色印刷業務。同時,與出版業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聯盟,擴大業務規模,增加業務收入,從而分攤綠色印刷轉型中的新增成本。
“節流方面,在原材料端,可充分運用價值工程原理,積極尋找成本相對較低的綠色油墨,在滿足綠色印刷標準的前提下,不過度追求極致綠色。”馮彥良表示,“同時,采用新型油墨和印刷工藝,從源頭上控制原材料成本。例如,優先采用性價比高的環保技術,用‘水性油墨+普通紙張’替代‘大豆油墨+進口再生紙’,初期在可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確保環保達標。”
在人工端,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通過引入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系統,對印刷企業資源管理、排產排程、倉庫管理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升級,實現印刷動態數據實時傳送共享,優化印刷管理流程,降低人工成本,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在設備端,堅持設備更新和改造相結合的原則。例如,能通過升級舊設備完成的,優先選用技術升級,逐步采購新型綠色印刷設備,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采購新型設備,減少資金壓力。
“下一步將從三方面入手,解決分攤的新增成本問題:增加業務量,通過銷售分攤一部分轉型成本;升級改造原有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淘汰高耗低能設備,降低燃料動力成本。”劉曉宇說。目前,讀者高新綠色印刷產業基地項目企業設備、原材料、人工成本分別占35%、15%、45%,預計3年內可收回轉型成本。
除此之外,改造期間,要充分發揮管理會計作用,協助做好項目預測工作,對項目的成本、收益、風險等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及時掌握項目運行情況和進展,深入分析降本增效的成果和原因,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向和建議。
探索未來發展多維路徑
綠色印刷是印刷企業踐行ESG發展理念的關鍵切入點。陳蘊智表示,構建綠色印刷可分階段、多主體協同推進,短期優先改造高排放環節,中期構建智能綠色產線,長期構建產業生態閉環。除上述措施外,企業還可從以下多維度入手。
在污染物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體系,對紙張邊角料、廢舊油墨罐等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和處理,通過再生利用、無害化處理等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因違規排放而面臨的罰款和法律風險,降低企業的環境合規成本。陳蘊智表示:“目前,減污降碳、循環利用等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已實現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削減和過程優化的轉變。”
劉曉宇表示,需建立健全ESG管理體系,制定ESG發展戰略和目標,定期披露ESG報告,確保數據可追溯、可驗證,便于與客戶及第三方機構溝通交流,增強企業透明度和公信力。
能源方面,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如太陽能(4.620, 0.00, 0.00%)、風能、生物質能等,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推動企業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以讀者印務為例,其下一步計劃在工廠屋頂安裝光伏板,利用太陽能發電,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
行業協同方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印刷產業鏈的綠色發展。同時,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合作,通過宣傳教育、產品展示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選擇環保印刷產品,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此外,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財務管理,通過合理的投資決策、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