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行業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新國標通過刪除含氟化合物、鄰苯類物質等,推動紙包裝向無氟化、生物基材料轉型。在此過程中,中小型紙包裝企業及相關單位或因替代技術成本承壓,但頭部企業和具備技術轉型的包裝企業將憑借研發優勢搶占新的市場。從產業鏈角度看,需要建立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條監控體系,以應對新標準的合規挑戰。
新標準強化質量與安全
與2016年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相比,新國標中與紙包裝相關的修訂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刪除高風險物質。含氟化合物全面禁止,修訂后明確刪除所有含氟聚合物,理由為高風險且行業已淘汰。這將直接影響紙包裝的防油技術,迫使包裝企業轉向硅酮、丙烯酸酯等替代涂層發展。傳統含氟防油劑因成本低、效果優被廣泛用于食品紙盒,如快餐包裝等。禁用后需采用天然生物阻隔材料或者硅酮涂層、丙烯酸涂層技術。中小紙包裝企業短期內面臨技術轉型陣痛,頭部企業將加速布局水性環保涂層技術。
同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從黏合劑、涂料、油墨名單中刪除。這些因遷移風險被禁,紙包裝復合工藝中的黏合劑需替換為環氧大豆油、檸檬酸酯類等生物基增塑劑。成本方面,替代增塑劑價格將高出20%—40%,且可能降低黏結強度,還需調整工藝參數。
二是再生纖維素材料新增管控。新國標首次明確再生纖維素如玻璃紙等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包括白礦物油、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等。這為再生紙包裝提供合法合規的助劑選項,推動環保包裝發展。但同時也存在風險點,需嚴格控制洗滌劑殘留,否則易遷移至食品。
三是著色劑純度升級。紙包裝生產使用的油墨中,炭黑需深度提純,增加生產成本。所有著色劑的重金屬雜質要求更嚴,影響紙包裝彩色印刷的安全性。紙包裝中鋁箔復合層、金屬顏料油墨需檢測鋁遷移量,可能限制高鋁含量設計。鋅、錳等元素限量同步約束鍍鋅紙罐、彩色油墨的使用。
推出替代技術刻不容緩
鑒于新國標的調整優化對食品紙包裝的影響較大,尤其是現有的食品級漢堡紙、紙漿模塑餐包等應用領域。這需要紙包裝企業和產業鏈盡快找到應對策略。在目前的食品級防油原紙和紙漿模塑餐包生產中,表面施膠和漿料配制中均會添加含氟防油劑以達到終端使用的功能要求。但根據目前的更新內容,已明確說明擬刪除的物質包括“高風險物質或行業已淘汰品種”及“無添加劑功能的物質”。而含氟防油劑因高風險特性被歸類為淘汰對象。根據新國標征詢的時間節點,此次調整最快將于明年發布,過渡期應該也會設定,但對于相關紙包裝企業和上下游產業單位來說,推出無氟替代技術已刻不容緩。
漢堡紙或防油卡紙相關的生產企業,可考慮采用生物質防油材料,及采用水性丙烯酸乳液替代。如果采用機內涂布或施膠的方式,還需要解決損紙回抄和黏輥等抄造問題,確保回收打漿的順利實現。具體的應用工藝技術參數,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包括施膠方式和配方設定,都要從實驗室到上機的多次驗證中落地。未來重點在于如何通過配方和產品組合來優化成本和實現企業的順利應用。
紙漿模塑領域主要以餐包為主,從傳統漿內配料工藝看,防水劑已大量使用,而配套使用的漿內含氟防油劑,則在過去歐美禁氟的帶動下,推出了許多替代方案。如目前已成熟使用的蠟基水性無氟防油劑,基本能夠滿足20℃—60℃防油溫度的場景,但低溫和高溫依舊是目前行業較難實現的技術壁壘。新國標開始禁氟,將直接推進餐包行業迅速開展替氟材料的工作。無氟防油方案預計將在未來2到3年內成為市場最關注的話題,相關上下游企業將大力推進相關產品和技術方案的落地。
按照新國標要求及供應鏈合規審查的程序,未來食品紙無氟標準的推進和氟化合物檢測方法的確認,將成為產業鏈發展的重中之重。相關檢測單位也需要加強無氟測試能力,特別是需要開發出簡單可行的檢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