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外發布《餐飲外賣封簽規范使用指引》,并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外賣餐飲不時被曝出一些食安問題的當下,外賣封簽規范化背后牽連著成千上萬消費者的生命健康,也對餐飲業態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餐飲外賣封簽規范使用指引》帶來了哪些變化,又將對整個行業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呢?
近年來,外賣配送人員往外賣里吐口水、外賣封口不嚴實導致撒漏污染而引發投訴等事件不時見諸于報,這無疑是在外賣食品本身就被吐槽不健康的基礎上雪上加霜,外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令人堪憂。為了避免這些問題,不少外賣商家不僅在內層的餐具選擇上更加注重嚴密性,也開始選擇使用訂書釘、透明膠帶等給外賣包裝袋進行再次封口,這樣的舉措有利于提升外賣食品安全,卻也再度面臨著業內未形成相關規范,外賣封簽材質、各個商戶使用情況不同的狀況,《餐飲外賣封簽規范使用指引》的出臺則或將成為一大重要的“風向標”。
據了解,《使用指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內容。一是對外賣封簽定義、功能、材質、標識要求等進行明確,指出外賣封簽通常以紙、紙塑或塑料薄膜等為基材制成,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材料,且封簽要具備一定的防水性,使用訂書釘、透明膠等簡易封口的不作為外賣封簽;二是明確外賣封簽使用的規范性,如外賣封簽由餐飲服務提供者在餐飲外賣食品的包裝容器、配送箱(包)封口位置或者適當位置使用,餐飲服務提供者將餐飲外賣食品交給配送人員,以及餐飲外賣配送人員和消費者在接收餐飲外賣食品時,應檢查外賣封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等。
與此同時,在《使用指引》第三部分內容中還指出,對檢查中發現未使用封簽對配送食品予以封口的餐飲商家,應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在有力的政策文件指導下,無疑將推動外賣餐飲的進一步規范化。
不過,在外賣封簽規范逐步落地實施的過程中,筆者也注意到,由于當前主要是由人工手動對出餐打包好的食品逐一貼上封口標簽,出餐高峰期的漏貼、封口不到位等情況時有出現,這一問題或是加速外賣餐飲規范化發展中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當下,有機械企業已經推出靈活輕便的智能手持貼標機,可對水果表層、食品包裝袋等進行相對輕松便捷的貼標。那么面向外賣封簽落地,是否能在此類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打造一款可以輕松完成食品包裝袋封口貼標的貼標機呢?未來機械行業切合市場需求進行的升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