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裝機械龍頭,過去10年歸母凈利潤CAGR為15%
1.1. 深耕行業數十年,智能包裝線及標準單機設備營收占比70%以上
公司業務以包裝機械為主,下游應用范圍廣泛。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為包裝設備及設備、標準單件設備、包裝材料以及其他業務。公司產品應用于液態食品、固態食品、醫藥、化工、家用電器、3C、造幣印鈔、倉儲物流、建筑材料、造紙印刷、圖書出版等眾多領域。
目前公司主要的包裝設備產品分為標準單機設備及智能包裝生產線,包含40余個產品種類、約400多種規格型號的包裝設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體系;公司主要的包裝材料為PP捆扎帶、PET捆扎帶、PE拉伸膜;公司的智能化軟件系統產品為“永創智能DMC平臺”。
起家模具生產及機械制造,通過內生外延立足包裝行業。
2002年公司前身永創機械成立,一直專注于從事包裝設備及配套包裝材料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調試與技術服務。
經過數十年年深耕行業,公司收購兼并同業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從單機設備向智能化生產線延伸,產品矩陣覆蓋生產、灌裝、包裝、物流全產業鏈。
2021年3月,公司收購浙江龍文精密設備有限公司74.63%股權,將產品延伸至金屬包裝的成型生產設備,并結合公司成熟的智能包裝生產線,實現為食品飲料行業的差異化、個性化及多樣化包裝包裝需求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完成公司在食品飲料包裝生產設備領域的布局。
1.2. 股權結構集中,實控人持股約55%
公司股權結構集中,實控人持股比例約55%。截止2020年報,公司前兩大股東呂婕、羅邦毅分別持股39.1%、10.2%,夫妻二人為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
羅邦毅為杭州康創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并通過該公司間接持股6.2%,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合計為55.4%。
1.3. 過去10年業績穩步增長,凈利潤CAGR為15%
過去10年公司業績穩定爬坡,后疫情時代進入高增長。
2011-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CAGR分別約16%、15%;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國內食品、飲料行業復蘇動能強勁,包裝機械需求旺盛,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2.4億元,歸母凈利潤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1%、55%。
受益于白酒技改爆發與低溫奶滲透率提高帶來的增量市場,未來公司業績有望延續高增長。
2011-2020年公司綜合毛利率保持30%左右,凈利率波動回升。
2020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2.6%,其中智能包裝生產線和標準單機設備的毛利率分別為33.6%、29.6%,綜合凈利率為8.5%;近年來公司在智能包裝生產線中投入工業機器人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毛利率承壓。
未來隨著公司靈活使用價格機制調節,規模化生產降本增效,毛利率、凈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整體費用率管控良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8-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91、1.02、1.20億元,研發費用率保持在5%以上。
得益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公司獲得認可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四大專利體系覆蓋智能單機、包裝機器人、智能包裝生產線、智慧工廠工業軟件,授權專利數量處于行業領先。
應收賬款周轉率提升,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創新高。
2020 年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達 5.01 次,為近 3 年來最高;存貨、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 1.12、0.55 次,相對比較平穩。
除 2015 年,過去 10 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均為正,2020 年為 3.4 億元創歷史新高,經營性現金流情況良好。
2. 2025 年國內包裝機械市場有望達 750 億元,白酒技改與低溫奶滲透率提升打開增量空間
2.1. 目前國內包裝機械市場約 410 億元,過去 10 年增速高于全球
2020 年全球包裝機械市場規模約 519 億美元,預計 2019-2023 年 CAGR 為 7.9%。 根據 Freedonia 調查報告數據,2019 年全球包裝機械市場規模為 445 億美元,預計 2019- 2023 年間 CAGR 為 7.9%;根據此增速線性外推,目前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519 億美元, 2023 年將達到 604 億美元。
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約410億元,2011-2020年CAGR為6.5%,增速領先全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 年國內包裝機械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約 410 億元,2011-2020 年 CAGR 為 6.5%,增長速度領先同期全球水平(4.7%)。
包裝機械行業個性化需求強,下游行業主要為食品飲料。是涉及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行業,由于其下游行業使用環境、生產工藝、包裝材料、被包裝物形態各異,供應商須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量身定制相應的包裝單機設備或生產線。
包裝設備的上游是鋼材、機械元件、電氣元器件、塑料顆粒等行業;下游行業廣泛,覆蓋食品、飲料、醫藥、化工、家用電器、造幣印鈔、機械制造、倉儲物流、建筑材料、金屬制造、造紙印刷、圖書出版等。
從下游應用領域的集中度來看,2019 年全球包裝設備機械中前三大終端應用領域分別為食品、飲料、醫藥(國內前三下游與全球相同),其中食品飲料包裝需求占整體需求量的近 60%(國內食品飲料合計占比為 54%);未來隨著食品和飲料產量每年增長,供應商開發新產品時將產生新的包裝機械需求。
2.2. 預計2025年國內包裝機械市場達754億元,2021-2025年CAGR為10%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規模最大,最具潛力的包裝機械市場。隨著全球加工制造業的中心轉移,我國的包裝機械行業將進一步加速發展。
2019 年以來,在下游食品、藥品、日化等行業新增長點拉動下,我國包裝專用設備產量逐年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 年我國包裝專用設備產量達 26.3 萬臺,同比增長 25%;2021 年 1-4 月,我國包裝專用設備產量為 22.8 萬臺,同比增長 245%。 預計 2025 年國內包裝機械市場規模有望達 754 億元,2021-2025 年 CAGR 為 10%。
假設 2021 年全年國內包裝專用設備產量達 32 萬臺(同比增長 21%),均價 16 萬元/臺(與 2019、2020 年持平),預計 2021 年國內包裝機械總市場規模為 511 億元。
2011-2020 年國內包裝機械市場規模 CAGR 為 6.5%,假設 2021-2025 年 CAGR 為 10%,預計 2025 年將增長至 754 億元。
飲料包裝機械市場增速(18%)高于總體水平,其中白酒增速最高(32%)。
我們將 2021-2025 年國內包裝機械市場規模預測分為飲料、食品、其他三部分。其中飲料細分為 白酒、乳品、啤酒、其他飲料。
根據產業調研,我們預計飲料包裝機械市場規模 2021-2025 年 CAGR 為 18%,高于總體包裝機械增速。
從飲料細分品類看,白酒因技改帶來增量空間,2021-2025 年 CAGR 最高,約為32%;乳品包裝機械市場規模同期CAGR約20%,僅次于白酒;啤酒和其他飲料 2021-2025 年 CAGR 分別為 8%和 16%,主要系存量更新替換帶來市場需求。
2.3. 增量市場:白酒技改進行中,低溫奶滲透率持續提高
現階段白酒企業技改進行中,為飲料包裝機械帶來增量市場。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酒類,經過多年摸索,已經形成智能化較高的技術裝備體系,涵蓋白酒生產過程中的釀造、包裝主要環節。尤其在包裝環節,智能化包裝解決方案替代傳統包裝方式逐漸為白酒制造企業所接受,淘汰傳統產能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白酒自動化智能化釀造裝備已經開始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尤其是以小曲清香為主的產品,從智能釀造到智能包裝,已經非常成熟。而以瀘州老窖和五糧液為代表的濃香產品,智能化釀造也正在全面實驗摸索階段。
預計未來 5 年平均每年技改投入金額 50-60 億元。
過去 2-3 年國內主要白酒企業普遍開始了新建或者改造智能釀造工廠或者車間的步伐。公告項目中涉及包裝相關技改的項目合計規劃投資金額已超過 400 億元,項目周期涵蓋未來 5 年;平均來看,技改帶來的市場空間約每年 50-60 億元。
白酒智能化包裝的難點在于個性化與定制化,內資品牌有望彎道超車。根據產業調研,過去白酒的后道包裝流程復雜(貼標、打釘、防偽等)且每家包裝規格的個性化與定制化要求高(比如外包裝不規則形狀、套絲帶等),高度依賴人工完成。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與白酒需求量持續增加,人工替代成為大勢所趨,白酒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后道包裝產線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程度。
以永創智能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在技術上更為擅長個性化、定制化,同時應對項目需求的響應時間快于外資品牌,競爭優勢凸顯,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主要市場的液態奶消費分為常溫奶和低溫奶兩類。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歐洲大陸少數國家(北歐、英國、希臘、愛爾蘭等)一直保持飲用低溫奶的消費習慣;中國、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則在 UHT 滅菌法普及后,從低溫奶轉向消費常溫奶或常溫低溫并行。
中國的奶制品市場人均消費水平低,未來發展空間大。根據《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1 至 2015 年,中國奶制品消費量從 2481 萬噸增至 2958 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 4.5%。
2015 年,中國人均奶制品折合生鮮乳消費量 36kg,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根據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的消費階段性目標,到 2020 年,人均奶類消費量將達到 28 千克,到 2030 年將達到 41 千克,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將帶動奶制品包裝機械的需求。
國內奶制品市場規模將穩步增長,低溫奶滲透率持續提高。
2013-2017年,國內牛奶(包括牛奶、鮮牛奶、脫脂牛奶等)銷售量從890萬噸增至979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3%;中國牛奶銷售額從921億元增長至117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7%,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牛奶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測,國內奶制品銷售額將從2018年的1195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128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
國內乳制品行業近年來普遍加大對低溫產品的投入,在產品研發、裝備等方面投入較大,低溫奶市場已迎來新的發展風口。
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低溫奶在液態奶中的占比均超 90%,而與國際市場相比,2018 年國內低溫奶的市場占有率約為 25%;預計 2022 年國內低溫奶滲透率有望提升至 29%,對應銷售額約 371 億元。
預計未來5年平均每年奶制品包裝機械需求CAGR為20%,2025年達72億元。
目前奶制品包裝機械需求中常溫奶市場較大,但低溫奶增速較高,未來隨著低溫奶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對應的包裝機械需求規模將擴大。
2021年奶制品包裝機械市場規模約為35億元,按照CAGR為20%測算,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72億元。
2.4. 存量市場:啤酒、軟飲包裝機械進入更新換代需求階段,過去20年CAGR為11%
中國在液態食品領域消費潛力居全球前列。
根據全球包裝設備巨頭克朗斯年報中引用的 Global Data 數據,中國為全球包裝飲料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的飲料消費量將在2020-2023年保持年均2.5% 的速度增長,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2020年,中國包裝飲料消費量為2415億升,至2023年,中國包裝飲料消費量將會增長 187 萬升至 2602 億升,為中國飲料領域包裝設備的需求提供穩定支撐。
根據 Freedonia,過去20年啤酒+軟飲包裝機械市場規模CAGR為11%,已進入更新換代需求階段。
以啤酒行業為例,2013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五大啤酒集團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之和已接近80%,這些啤酒廠商以前主要采購進口包裝設備,隨著國內包裝機械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國內大型啤酒廠商的采購目標已逐漸向性價比更高的國內高端包裝設備轉移,包裝設備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
同時,飲料行業的領先企業憑借較為突出的資金實力和研發實力,不斷縮短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以便搶占更多的市場和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包裝設備的柔性化生產能力成為其主要考慮因素之一,因此包裝設備的自動化、模塊化技術和單元組合形式在飲料行業中的應用將越發重要。
2.5. 競爭格局:外資品牌主導高端市場,國產品牌集中度向頭部靠攏
外資品牌在規模、技術方面優勢地位明顯,主導海內外包裝機械高端市場。全球范圍看,德國、美國、意大利等制造業發達國家生產現代化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其包裝設備以產品序列全、更新速度快、領先的研發設計能力、先進的加工制造能力獲得了國際范圍的品牌影響力。
國產品牌企業數量多而規模小,行業集中度向頭部靠攏。
國產品牌在技術、資金等方面與海外同行仍有差距,2020 年收入超過 10 億元的僅有京山輕機(30.6 億元)、永創智能兩家(20.2 億元)。
在飲料包裝領域,2020 年永創智能相關營業收入近 10 億元,過去 5 年 CAGR 為 6.8%,處于國產品牌中領先水平。
從業務層面看,永創智能等少數行業龍頭實現前道+后道包裝的產品線全覆蓋,未來規模優勢將進一步加大。
以瑞典利樂、德國克朗斯、KHS 等為代表的國際知名包裝設備企業,通過提供大型、成套、高精度的單機設備和智能包裝生產線,主導世界包裝機械市場,也占據了國內高端包裝機械市場的主要份額。
KHS 在德國擁有五個生產基地,具備整線灌裝、包裝設備的生產研發能力。KHS 總部所在地——德國多特蒙德,主要為無菌技術、巴氏滅菌機、檢測系統、貼標系統和傳送系統的技術中心。
KHS 克萊沃負責包裝業務的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
KHS 巴特克羅伊茨納赫工廠,集中研究工藝流程、灌裝技術和滅菌技術,主要產品有過濾系統、飲料混比機、巴氏滅菌單元、桶啤技術和沖洗、灌裝、封蓋系統。KHS 沃爾姆工廠為高效的碼垛設備、卸垛設備的制造基地。
KHS 漢堡公司主要提供 Blomax 吹 瓶系統、Plasmax 保鮮涂層技術,瓶與型設計。
全球化布局,綁定大客戶。
KHS 在美國、墨西哥、巴西、印度和中國都建立了生產基地。1980 年至今,KHS 成為中國啤酒和飲料市場上高品質設備和生產線的主要供應商,1998 年在北京成立第一個辦公室,2014 年在上海成立新的中國總部。嘉士伯、喜力、青島啤酒、華潤雪花啤酒、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與 KHS 保持長期合作。
單機及整線系統的研發及制造打造核心競爭力。
KHS 新研發的技術包含:Innoket Neo 模塊化貼標機,全膜包包裝機,縮膜包裝單元,用于 200,000 罐/小時的易拉罐線碼垛中心,超低能耗的 Innopro ECOSTAB C 啤酒穩定系統,速度達 75,000 瓶/小時的 Innofill玻璃瓶灌裝設備,速度達 81,000 瓶/小時的 InnoPET BloFill 吹瓶機/灌裝機,2,000 桶/小 時的 Innokeg 桶啤灌裝技術。
利樂產品種類多,技術受到廣泛認可。
利樂的產品種類繁多,為巴氏消毒和無菌包裝產品提供的包裝系統不少于 12 種,基本分為紙包裝和塑料包裝兩類。在常溫紙盒包裝業務領域,利樂公司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所提供產品包括利樂磚、利樂冠、利樂枕、利樂威、利樂鉆和利樂晶等。
深耕中國市場,伴隨乳品業共同發展。
早在 1972 年,利樂公司就在中國的一次展覽會上嶄露頭角。隨著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利樂的第一臺灌裝機于 1979 年在廣州投入使用,利用這一技術生產的 250 毫升的紙盒裝菊花茶立即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利樂在上海、北京和香港等主要城市設立了 10 余個分支機構,并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分銷網絡,在北京、佛山、昆山、呼和浩特開設了先進的包材生產廠,足以滿足甚至超越中國客戶的需求。隨著中國乳品業的飛速發展,利樂產品也得到了中國市場的廣泛認可。
利樂對中國的改變包括對乳品巨頭的幫助:進入中國近 50 年時間,利樂已為本地的牛奶和飲料客戶提供了上千條灌裝線。
以伊利為例,曾是服務于呼和浩特周邊地區的一家小公司,利樂公司利用能夠保存新鮮乳品的先進技術,幫助伊利成功地從一個區域性企業變成國內乳品巨頭。
未來5年國內包裝機械進口額合計近 700 億元,進口替代空間大。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包裝機械主要從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世界機械設備制造強國進口。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包裝機械已成為機械工業中十大行業之一,為包裝工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7-2020 年,我國每年進口包裝機械數量為 14-15 萬臺,對應年進口額為 96-102 億元,進口占比中樞為 25%。
隨著我國包裝機械行業整體實力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填補高端領域的空白,我們預計 2021-205 年進口占比逐步從 25%下降至 20%,5 年合計進口額為 693 億元,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3. 公司三大核心競爭優勢領跑同行業
3.1. 技術:引領行業應用趨勢,積極布局視覺系統解決方案
2016 年,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先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通過布局機器視覺,形成專業優勢。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的分支,機器通過代替人眼進行測量和判斷,是一項集合圖像處理、電光源照明、光學成像、機械工程技術、傳感器等的綜合技術。
這項技術能夠提高生產的靈活性,提升自動化的程度,可適用于危險或不適合人為操作的工作環境,還有一些需要高度重復的工業性環境。
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將行業需求切入機器視覺領域,目前在正在向電子、包裝、物流、醫藥以及科研等行業的相關企業提供視覺系統解決方案和相關智能設備。
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對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自主研發,將圖像識別、視覺檢測技術等應用于公司智能包裝生產線,有助于提高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3.2. 市場:拓寬多領域豐富產品線,積累優質客戶資源提升品牌效應
食品消費的需求規模具有長期持續和穩定的成長性,食品飲料作為人們的日常消費的必需品,且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高,食品飲料的消費支出也會不斷上升,因此食品飲料消費較為穩定,為食品飲料包裝生產線提供了穩定且持續增長的保有量市場需求與存量更新換代需求。
公司不斷積累優質客戶資源,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公司專注于包裝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持續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在下游眾多領域奠定了優勢地位,覆蓋客戶范圍多達萬余家,積累了穩定的優質客戶資源和市場經驗,品牌效應已經逐步顯現。 公司積極拓寬多個下游應用領域,產品線不斷豐富。
公司為食品、飲料、醫藥、化工、 造幣印鈔等多個下游應用領域提供包裝設備及配套服務,其中,液態食品為公司下游重點 持續發展的領域。
公司設計制造的啤酒智能包裝生產線、乳品智能包裝線等,滿足了客戶 速度快、安全性高、自動檢測、產品可追溯、包裝美觀等生產要求。 公司加大對乳品、啤酒、飲料等液態食品包裝的新型高端智能化包裝生產線的研發投 入,以滿足客戶更加高效智能化生產的需求。
根據 2019 年年報,公司已經成為伊利、蒙牛、百威、華潤等大型企業的設備供應商及重要合作伙伴。根據公司官網的合作伙伴圖亦 可看出,液態食品,尤其是乳制品,為公司產品的重要下游領域。
3.3. 生產:投資機器人實現包裝智能化;加速 4 萬臺套包裝設備擴產
定增項目投資機器人實現包裝智能化。
2018 年公司投資 5.96 億元(其中包括定向增 發 4.55 億元)實施智能包裝裝備擴產項目,項目建設期 3 年,將形成年產 600 臺串聯 機器人、600 臺并聯機器人、20 臺直線式灌裝機、40 臺旋轉式灌裝機和 60 臺開裝封設 備的生產能力。
通過工業機器人推進智能制造理念的落地,將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 點,為公司持續快速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新增年均銷售收入 8.36 億元,實現利潤總額 1.36 億元, 稅后投資內部收益率為 15.3%,稅后投資回收期為 8.6 年(含建設期 3 年),經濟效益 較好,且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發行可轉債項目,加速 4 萬臺套包裝設備擴產。
2020 年 1 月,公司發行總計 5.12 億 元的可轉債,其中 3.59 億元的可轉債募集資金將用于年產 4 萬臺(套)包裝設備建設項目 (項目總額 5.48 億元),該項目由公司全資子公司永創機械負責實施;剩余 1.54 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建設周期為 2 年,達產后第一年至第三年的達產率分別為 60%、80%、100%,有助于公司突破產能不足的瓶頸,增強盈利能力。
此外根據公告,公司擬以 1.33 億元募集資金購買大型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機和數控沖床等加工精度、自動化水平更高的生產設備來優化公司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
4. 盈利預測
4.1. 業務拆分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智能包裝生產線、標準單機設備、包裝材料三部分,其中標準單機設備于 2020 年由纏繞捆扎碼垛系列、成型填充封口系列、貼標打碼系列合并而成。
白酒智能化技改方面,我們預計未來 5 年行業平均每年將技改投入金額50-60億元;奶制品包裝方面,2018年國內低溫奶的市場占有率約為 25%,我們預計2022年國內低溫奶滲透率有望提升至29%,未來5年平均每年奶制品包裝機械需求CAGR為20%,2025年對應包裝機械需求達72億元。
我們在做公司盈利預測時將其分拆,關鍵假設如下:
智能包裝生產線:
公司新興業務,2020 年營收占比為 36%,相比 2015 年提升 7pct., 2015-2020 年智能包裝生產線營收 CAGR 為 23.0%,其中 2017-2019 年同比分別增長 32.8%、22.7%、26.9%;根據 2020 年 1 月發布的《中國機械工業年鑒 2019》,近年來傳統食品、自動化釀造、乳品飲料等領域正在實現快速產業升級,對智能裝備和智能生產線的需求越來越多,行業新增長點拉動包裝機械市場整體增長。
受益于白酒智能化技改和低溫奶滲透率持續提高帶來增量需求,公司憑借技術優勢和產品口碑有望切入國內頭部酒企與奶制品企業;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該業務營收增速分別為 40%、30%、30%,毛利率分別為34%、34%、35%。
標準單機設備:
公司核心業務,2020年營收占比為40%,由纏繞捆扎碼垛系列(26.1%)、 成型填充封口系列(13.8%)、貼標打碼系列組成(0.2%);2015-2020年標準單機設備營收CAGR為12.5%;因2020年標準單機設備營收未做系列拆分,我們參考2017-2019年財報數據,纏繞捆扎碼垛系列營收同比分別增長 37.0%、18.7%、6.6%,成型填充封口系列營收同比分別增長41.7%、7.3%、2.6%。
食品、飲料等快速消費品,電子、醫藥等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細分領域,以數 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為主要推動力;
在國內制造業人工替代長期驅動下,我們預計三大標準單機設備產品系列將保持高增長,其中2021-2023年纏繞捆扎碼垛系列營收增速分別為20%、20%、15%,毛利率分別為28%、29%、30%,成型填充封口系列營收增速分別為15%、15%、10%,毛利率分別為33%、33%、34%。
包裝材料:
發展進入穩定期,由PP捆扎帶與PE拉伸膜組成。2020年該業務受疫情影響營收出現下滑,我們預計2021-2023年營收增速分別為20%、10%、10%,毛利率分別為45%、45%、45%。
我們預計2021-2023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25.6/32.3/39.2億元,同比增長27%/26%/21%,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33%/34%。
4.2. 估值探討
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年營收分別為25.6/32.3/39.2億元,同比增長27%/26%/21%;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33%/3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3.6/4.7億元,同比增長58%/33%/32 %,對應 PE 為25/19/14 倍。
由于包裝機械行業部分公司未被覆蓋,因此我們選取通用自動化行業龍頭作為可比公司,弘亞數控、杰克股份分別為木工機械、紡織機械頭。
參考可比公司2021-2022年PE平均值為24/17X,考慮到我國包裝機械中小企業眾多、規模偏小、自主研發能力弱,公司在包裝機械行業具備龍頭地位,同時下游需求處于快速擴張期,增速高于可比公司。
公司2022年25X的PE估值目標,對應市值目標90億元。
5. 風險提示
1)下游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固定投資增速放緩;
2)行業競爭加劇,爆發價格戰;
3)鋼材、塑料顆粒、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