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包裝創意采用三角盒對裝。
資料圖片
近年來,綠色設計被反復強調。在雙碳經濟和限塑禁塑等環保要求日趨嚴苛的背景下,包裝的環保化刻不容緩。據統計,我國包裝廢棄物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可見其對環境的影響之大。在垃圾回收、焚燒發電、廢棄填埋等環節中,包裝環保要求空前強烈,這對包裝生產企業提出了新課題。
結構設計:計算精巧空間
為了追求環保,以紙代塑是包裝企業為眾多客戶進行包裝設計開發過程中反復被提及的。尤其是在包裝設計中,從多年前常用的吸塑、海綿等各種石化材料,逐步替換到以紙卡、紙托等植物纖維可降解環保材料為主。在某些國際一線品牌客戶激進環保的推動下,絕大多數消費電子出口包裝都已經實現零塑。另一些有密封、防潮、承重等特殊要求的包裝中,也實現大幅減塑,并制定了全面去塑的時間表。
這一進步對包裝設計團隊,尤其是結構設計團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紙張無論從材料強度、自身重量、緩沖、精密度、可制造,以及成本等方面都無法與膠片吸塑、塑膠發泡材料相比,有時一個簡單的去塑要求可能帶來成本翻倍,且測試要求極難通過。設計師必須通過反復精巧空間計算,材料的節省,對所包裝產品薄弱部分的細致研究,才能設計出滿足要求且獨具匠心的包裝。
如今,包裝行業標準逐步規范,成本要求在各品牌客戶選擇包裝設計方案中所占權重也越來越多。通俗來講,在保護性優先的需求下,10年前的包裝可以留出10%—15%的余量,但近幾年包裝設計團隊更強調的是,在滿足測試標準下,增一分則浪費,少一分則不足的精打細算和恰到好處。尤其在面對生產數量巨大的快消品、手機等包裝設計項目中,需要尺寸精準控制到極致,節約大量原材料,從而減少環境負擔。
美學追求:顯現品牌調性
包裝設計服務于品牌,這決定了其商品零售包裝除了保護性,更需要體現其獨有的品牌風格與特征。
縱觀近年的設計潮流,審美版圖可謂異彩紛呈。簡潔、極致、素雅與原生質感的北歐風中,未涂布紙張的肌理、天然木紋可傳遞返璞歸真的思想,日韓風則以精致入微的工藝、淡泊雅致的色調和充滿東方韻味的優雅,讓波普藝術的明快色彩與孟菲斯派等多個藝術流派交相輝映。近年更顯著的一股設計力量,源自舊金山大灣區的科技新貴以其推崇的美式質樸與科技風引領品牌潮流。其特征表現為采用可持續材料、工業感的簡潔線條,精密的加工細節以及融入智能或可互動元素。作為產品的第一視覺觸點,包裝設計無時無刻不與品牌調性與內涵緊密交融,力圖從最直觀的形態、色彩到觸摸體驗,全方位地散發品牌固有的、濃烈的精神氣質。
除了古典與當代美學的新式綻放,包裝空間結構設計更是將數學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立體幾何學構成了空間美學的骨架——精確計算的角度、完美契合的比例、遍布包裝的割線或折線,共同構建穩定而優雅的形態。每一個看似隨意的開合動作或三角結構布局,背后都是無數次模型迭代、力學推演和計算機輔助模擬的成果。
由此,紙張在包裝設計團隊手中不再僅僅是承載信息的平面,而是在千變萬化的折疊與空間三維模式下,被賦予了生命的多維載體。這種基于精確計算、反復驗證、充滿邏輯美感的創作過程,將數學之嚴謹、物理之智慧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每一次翻折開合的體驗里,讓用戶在自然合理中感受理性美學的力量。獨特的空間結構,紙張色彩紋理與質感,經過精心策劃的開盒動作體驗,是包裝設計團隊在幾十年經驗積累中提升環保包裝美學的核心理念,在簡潔精致的形態之下充滿智慧的內涵。環保包裝與數學公式有機統一,方能實現令人回味無窮、充滿品牌辨識度和設計新美學的完美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