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上海正在加速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進一步提升消費能級,推動城市文旅商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消費環節的全生命周期鏈條和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像繡花一樣做到樣樣細致、處處周全。
作為商品的重要門類,食品商品的"出圈"固然與食材本身的品質直接相關,外在包裝的"吸晴"也必不可少。食品包裝既是消費的前端,又鏈接著食品安全的終端。食品安全、食品包裝的趨勢和潮流,與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以及消費市場的變化緊密相連。
做好食品包裝,能夠有效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增強消費者獲得感,提高消費者信任度。那么,在食品包裝方面,有哪些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地方呢?
食品包裝需要在規范的位置標注日期
許多消費者都有一個感受,選購食品時,不少生產廠家會在包裝的幾行小字里注明"生產日期見封口"等字樣,但很多時候在封口部位卻翻來覆去、難以尋覓,每次找到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但難找是一致的。有專業機構跟蹤調研食品安全問題時,經隨機抽查,約60%的消費者都對食品外包裝特別在意,其中約45%受訪者表示"不太好找生產日期""不知道到去哪找"。為此,建議市場監督部門組織制定行業規范,統一規定食品生產時在外包裝規范位置標注明食品生產日期、保鮮(質)日期,做到一目了然,并加大檢查督查力度。這既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關鍵一招,也是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消費者獲得感的重要一環。
讓食品包裝簡單好用、直接好拆
食品包裝安全,必須符合"簡單、直接、好用"元素。通常生產廠家和營銷商都會非常重視用各種鮮艷繽紛的色彩、奪人眼球的圖片來突出包裝食品及誘人口味。但是,我們都曾有過興高采烈地拆小包餅干、點心或糖果,要么用力后一下子就將包裝拆散,食品撒得滿地都是,要么無論怎么用力包裝封口"我自巋然不動",令人哭笑不得,常遭網友吐槽。如何將小包裝食品做得既精致、又好看、還好拆?建議食品生產企業學習借鑒和引進新技術用于包裝設計,注重美觀與功能性的統一,以設計新穎、"簡單、直接、好用"的包裝為商品注入獨特的"識別"碼,為品牌未來拓寬品類、品質提供寬廣的閾值,進而在激烈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食品包裝做到"所見即所得"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的食品外包裝,消費者難免"審美疲勞"。食品包裝所見即所得是產品包裝可視化的核心所在。食品包裝的作用一方面為促進營銷,更重要的方面是通過包裝能直觀看到產品形態,吸引消費者購買食用。因此,直接通過包裝看得到食品,使"所見即所得"得到最大釋放,即使是不透明的包裝也會因為"表里如一"而受到消費者追捧和青睞。去日本旅游時,不少人都會發現,在超市隨手購買的食品包裝圖案上的產品大小、顏色,甚至數量都與包裝內的完全一致。這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特點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新和促進上海消費轉型升級,需要按照習總書記的"繡花"妙喻,"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期待不久能在上海看到推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包裝設計,使食品包裝與食品安全相得益彰。